查看原文
其他

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重返教育的精神山水

陈文艳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

真正的美源于心灵而不是其他东西,心灵的真实是一种较高境界,在这种较高境界中人的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才能够成为美的表现方式。作为美的教育生活也应是由这真实的心灵产生。

当无数个教师开始踏上他自己的心灵征途,学校便如一幅精神的山水画面,气韵生动、旨趣深刻。

学校所要做的莫过于深刻认识教育生活的现实性以及审美的教育生活的可能性,不断重启教师的心灵征途,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重建师生共同的教育美好生活。——陈文艳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让童年与美好相遇》《教育就是与美相遇》)

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

——重返教育的精神山水

原创|陈文艳|2020.03
来源|梦田 文艳工作室


“2019年3月30日,《勿忘你勿忘我 • 铃木常吉音乐会》在海边孤独图书馆举行,我们来了,在这个周末,在经历了一路兵荒马乱的疯赶之后,我们终于拥有了一次久违的热泪盈眶。在深夜,在初春微凉的海边,在最孤独的图书馆,听完音乐会仍舍不得睡去的我们几个却在想,我们学校最高的那片天台上是不是也可以拥有这样的一个深夜食堂,透明的、玻璃的、会发出月白色亮光的那种,好让我们在最接近星星的地方分享苦乐,彼此温暖,触摸梦想,澄澈自我,释放疲乏,然后满血回归。”


当我读到同事在朋友圈发出的这篇配图小文时,我才知道学校这几个年轻老师真的利用周末去了远在北方的阿那亚,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累并快乐着”的精神之旅。

我知道,在海的那边,有秦皇岛的阿那亚。有人说,她是海边的度假目的地;也有人说,她是海边的家;还有人说,她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千里迢迢地赶赴,只为一次拥有烛光和音乐的诗歌分享,哪怕只是一个夜晚……



我了解,在山的那方,正在兴建三亚的阿那亚。阿那亚的创始人马寅又延伸出一个新的主题:在山海之间的精神角落,拥抱美感人生,让阅读、音乐、艺术成为生活日常。正所谓“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因此,无论是海的另一边,还是山的另一方,那里既荒凉又热闹,既孤寂又温暖,既真实又理想,停驻在那里,你可以在倾听自然、倾听他人、倾听自我的同时倾听岁月、倾听当下、倾听未来;在那里,你可以“美”,更可以“美好”;在那里,建筑已经超越了常人理解的建筑本身,使它具有了教育意义,甚至引导人们尝试如何重返生活。



回到现实,当一座座村落消逝、一座座高楼林立的时候,时空越来越像钢筋水泥筑起来的现代建筑,它包裹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连同原本温润的自然也不例外。如此的结果便是,心灵难以突破坚硬的外壳而去探寻精神的世界。当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及心灵被层层包裹的时候,作为教育生活,原本应是气韵生动、旨趣深刻、静穆深远的,如同一幅趣味盎然的精神山水,现在却时时处于坚硬现实的笼罩之下,模糊了儿童,模糊了师者,也模糊了教育生活的美好。

“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1]黑格尔的这句话阐明了真正的美与心灵之间的关系,首先真正的美源于心灵而不是其他东西,其次心灵的真实是一种较高境界,第三,在这种较高境界中人的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才能够成为美的表现方式。因而,作为美的教育生活也应是由这真实的心灵产生。

如此,重返美的教育生活就是重返心灵的世界,就是重返教育的精神山水。


一、此岸与彼岸:教育生活的两端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教师的教育生活现状,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此岸与彼岸”。何谓彼岸?黑格尔说:“思想所穷探其深度的世界是个超感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首先就被看作一种彼岸,一种和直接意识和现前感觉相对立的世界。”何谓此岸?即感性现实和有限世界。[2]换句话说,此岸是现实的有限的实体的世界,彼岸是自在自为的世界,彼岸不是没有实体,只不过这种实体被心灵所感受而超越。当下教师的教育生活一方面处于现实的各种主观冲突和客观矛盾之中,理想和现实、情怀与困境、诗与远方,等等;一方面教师总是有精神成长的需要,正如朱光潜先生说“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3]而精神成长总是不满足于现实有限的世界,总是渴望超越外在事物甚至是感觉而进入到一种审美的世界。如果我们把教师的教育生活比作一根线段,那么线段的两端毫无疑问就是“此岸与彼岸”,在这两者之间的才是教师自身。

这让我想起了梅岭小学创办的校报《彼岸》,许多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命名,现在想来应该清楚不过,教育世界的深度需要我们用思想去丈量,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我们期望用思想探寻的教育深度,无疑就是“彼岸”了。“彼岸”首先代表了我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其次代表了我们对当下教育生活的深度观察,最后代表了我们对未来教育生活的期盼。如果说校报《彼岸》是我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记录教育生活里的每一个足迹、每一次微笑以及每一个生动的想象的话,那么如上文所说的老师们每一次看似无目的但却充满热望的出发,无疑就是对教育彼岸的探险与致敬。

“此岸”与“彼岸”,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生活在“此岸”,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不仅仅生活在“此岸”。



二、心灵的征途:从实用走向审美

我们都知道看待一件事物有很多种看法,不同的人秉持不同的价值观看待同一件事物也就看到了不同的现象。教师也是这样。大抵来说,人们看待事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这三种态度就是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述,即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和审美的态度。实用的态度首要是维持生活,那些能够维持生活的人和物便成了秉持实用态度的人的情感判断标准。科学的态度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因为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了,所以秉持科学态度的人不免又少了些生趣。而审美的态度不计较实用,也不计较关系、因果,而是全身心专注于事物本身,[4]最终超越现前世界的局限,获得一种脱离现实厉害关系的精神体验。

同样是建筑师的王澍先生在《造房子》这本书里这样写道:“近几年,我一边造房子一边教书,身边总有几个弟子追随。我对他们常说的有三句话:‘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王澍先生最后说,几年下来,不知道他们听懂多少。[5]王澍先生说,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实际上就是提醒他的弟子不要用实用的、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造房子这件事,正如他所说,西方人的“数学脑袋”和“几何脑袋”认为人不可能把这样的多样性组织在一起,而他恰恰做到了,秘密其实就在于“一个小小的俯瞰”以及“身体力行地去做”,而这不正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吗?[6]
在这三种态度中,审美的态度是最有价值的,它使我们教师对待自己的教育生活有了新的思考,这种新的思考在于发现了教育生活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需要借助其它事物就能够产生价值。从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就是心灵的前行征途,只有踏上了这样征程,才有遇见美的可能。



三、精神的山水: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

当一个教师开始了他自己的心灵征途的时候,必然会造成他和“此岸”的分裂,即从有限的世界走向无限的世界,从表象的世界走向具有思想深度的世界。与教师固守“此岸”相比,即使充满风险与挑战,一个踏上了自己心灵征途的教师,一个向着“彼岸”不断前行的教师看上去总是很美,就如文首提到的那些奔赴阿那亚的老师们那样,他们总是自带光芒且充满生机,他们正是校园里最富活力与最具创造生活新意的美好的那一群。当无数个教师开始踏上他自己的心灵征途,学校便如一幅精神的山水画面,气韵生动、旨趣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所要做的莫过于深刻认识教育生活的现实性以及审美的教育生活的可能性,不断重启教师的心灵征途,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重建师生共同的教育美好生活。


1. 理念之美,看见崇高的价值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独立于人们的认识和事物之外,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绝对完满、纯粹,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目标。所谓“独立于人们的认识和事物之外”,正是黑格尔所说的“超越了感觉和外在事物直接性” [7]的那种东西,它为心灵所涵盖。理念实际上涉及了心灵这种较高境界并且由这种较高的境界产生出来的,因而理念才真正是美的。

理念之美流淌而出成为学校的美学。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他自己的美学,或素朴,或简约,或崇真,或温润,或和谐,等等,换句话说有的学校以素朴为美,有的以崇真为美,有的以简约为美,等等,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的美学不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其核心却是相同或者相似的。梅岭小学提出以“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所谓美好背后的东西才是学校的美学,也就是说根据对象不同美好的实质也是不同的。对于梅岭小学来说,这里的“美好”实质是“素颜”,即素朴,因素朴而真实可爱。因而,“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便是“和素朴的一切在一起”。这对于教育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今天,人们之所以失去审美的能力,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弄得很繁复,以为丰富的却早已枯竭。失去了表现真实的能力,也就不复可爱。

无论怎样的美学坚守,对于学校的发展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师生来说至关重要。“素朴”既是梅岭小学的美学内涵,更是梅岭小学的美学实践。在它的背后是所有人对学校、对教育、对生命的现实理解和心灵重塑,最终,犹如巍峨之山耸立在人们的心灵之上,让人们“看见”理念的崇高价值。



2. 空间之美,融入意义的结构

在这个视觉至上的时代,美却难觅影踪,其原因在于我们虽然在空间中却割裂了与它的联系,从而成为了“美”的过客。空间不只是一座建筑,不只是一个角落,空间的存在或者空间的产生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自我的进入”,没有“自我”,空间是不存在的。因而,没有师生的生命融入、在场以及相互联结,钢筋水泥还是钢筋水泥,房子还是房子,但绝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这或许是今天许多学校忽略的,热衷于建筑的新奇,强调设计的思维,事实上只剩下“物的躯体”而没有意义的结构。[8]

空间的美一定是因为我们生活于其中并与它建立了一种对话、呼应、肯定的情感性纽带。王澍先生曾在各种场合反复宣告:“每一次,我都不只是做一组建筑,每一次,我都是在建造一个世界。”[9]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有这样的自觉,这种自觉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倘若我们要建造一个全新的学校,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我们不只是建造一个校园,我们实际上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这个世界关乎每一个生命的感受、体验等等,更简单地表达就是建造“为儿童而存在的学校”;其次,对于那些已经有了自己历史的学校而言,空间的重新发现与运用就称为关键的问题,关乎于教师和学生的“物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便是其中典型的案例。近年来,扬州市梅岭小学的发展从史可法路校区拓展到花都汇校区,从旧有校区到全新校区,一方面我们听取师生对于老校区的改造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尽可能回到最基本的生活、教育的感官经验之中,围绕物质、情感、精神三个维度重构品质教育生活,注重空间留白,提供超大规模公共空间给师生相聚、相遇,将邻里概念引入学校,促进新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以“邻里”替代“村落”,让情感世界相互联通,让生活故事自然发生,让精神山水得以滋养,而不是被功能设计理念所束缚。就其本质来说,我们所努力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建立生命与外在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深层次形式是意义关联。这种联系越丰富,空间就越丰富,所谓空间之美正在于此。


3. 成长之美,超越实用的境界

记得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园里有“闳约深美”的校训,“闳”就是知识要广阔;“约”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深”就是钻研精神;“美”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最初,我以为“闳约深美”四个字指向的是空间的深刻度、丰富度,但实际上“闳约深美”表达的是对真正的美的实现过程,换句话说,“闳约深美”是成长之美的实践路径。

如前所述,人对事物的态度基本上有三种,即实用、科学和审美,教师对于专业发展以及自身的成长大抵也是这三种态度,其一是实用的,即知识积累与不断更新、钻研与实践等等都是为了解决工作或者自己思想中的问题、矛盾、冲突等等,简单说就是为己;其二是科学的,即把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学对象当作研究的客体,用理性的精神去审视、研究、思辨其中的现象和逻辑;其三是审美的,即用心灵覆盖教育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包括实用的和科学的都成为心灵的方式或手段,最终实现用感性的形式表现教育生活中最崇高的东西。

因而,我们可以发现成长之美的实践路径是对实用和科学态度的超越,但并不是说完全脱离实用和科学的层面。对成长之美的路径最好的概括大概便是“闳约深美”了,“闳”是科学的态度,教师发展与成长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以及研究的方式方法等等;“约”是实用的态度,教师发展与成长需要博采,更需要慎重选择;而“深”则是主体的创造与努力,用王澍先生的话说就是“身体力行地去做”;最后才达到“美”的境界,只有到了美的境界,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所谓成长的目的和手段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作为师者的人生的四季花开、山高水长。


4. 生命之美,朝向艺术的人生

朱光潜先生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10]而我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过程中也强调教师个人史对于教师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的作品都是艺术品,在人生艺术化的道路上,只有那些发现了人生的情趣根源并坚持了“严肃主义”的人才有可能把他的生活过成艺术作品。

与人生的艺术化相对的是柏格森所说的“生命的机械化”,试想一下,如果学校中的师生都走向“生命的机械化”, [11]学校、教育以及整个未来会是怎样?这是难以想象的情景,但这种所谓的“生命机械化”并非远离当下的学校。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生活是琐碎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程度,用罗兰·巴特的话说就是“生活是琐碎的,永远是琐碎的,但它居然把我的全部语言都吸附进去。”[12]实际上就是把整个生命都吸附进去了,成为琐碎的、无聊的、机械的一部分。我想这正是人生艺术化的最大的障碍。

突破这样的障碍是艰难的,但却是学校最应该做的事情。朱光潜先生说“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前者缺乏本色,后者掩盖本色。[13]为此,首先引导师生过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要对教育生活刻意回避,也不要主观裁判,更不要自我割裂,学校存在的全部使命就是引导师生发现生命的内在价值,生命的内在价值就是美的价值;其次要引导师生过情趣丰富的教育生活。所谓生命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情趣是物我交融的结果,因而人生的情趣化实质上是一个又一个充满个性的自我展示。引导师生过完整的和富有情趣的教育生活,一方面让不艺术的生活变得艺术,但更主要的还是让艺术的生活变得更加艺术。

而教育原本就是精神的山水,情趣丰富、立体生动,倘若我们所追求的学校美学还没有达到,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的修为还没有到达。立德树人,修己惠人,在教育这条安静的路上,我们唯有沿着心灵之路回到心灵,才能真正理解使命之美,才能成为真正美的存在。

于是,我想到,在未来,在梅岭,在那个最靠近星星的地方,一定会由梅岭人亲手建起属于我们的明亮的、通透的、温暖的山水之屋!



[守望新教育]致力于新教育美文和与新教育观点一致的好文推送,公号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小编做删除等处理。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